解决建筑供应链金融弱确权的痛点,是核心企业、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和银行机构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从政策把握、数据价值、风控逻辑三个方面突破传统认知。
一是把握政策趋势
国家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资委强化央企“链长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交易环节冗长不规范,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巨额垫付导致周转资金不足;以及行业信用体系脆弱,支付结算缺乏履约保障等问题。在统一大市场与“链长制”新形势下,任何一家市场主体,尤其是央企链主,应按照使各方利益大化为目标,强化供应链转型升级,让供应链变成“共赢链”,推动企业持续高效发展。因此,核心企业要主动适应政策变化趋势,依托链主与生态企业的互信基础与交易数据,用好生态链数据,通过市场化运作,把交易数据变成企业可供交易的数据资产,让数据资产为生态企业服务。
二是数据创造价值
2023年8月财政部对外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和会计处理适用准则等作出规定,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项,即数据资产入资产负债表,以全面地反映数据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影响,说明了数据资产具有一定交易价值和业务贡献。
日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讲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数据、现金流等要素资源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从资产规模、数据资源及金融属性等强调建筑业作为需求方,可为资金端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资产并能产生稳定的回报,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基础与政策基础高度契合。建筑核心企业或第三方供应链平台依托建筑生态链交易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集团内供应链数据授权,一方面服务于集团产融需求对接,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与应付账款反向保理业务;另一方将海量交易数据建模,形成数据资产与信用交易基础,作为银行风险评估和提供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依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供应链金融确权难题。
三是突破风控逻辑
近些年,国家和相关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促使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从“税银贷”到“E信产品”等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创新产品。但供应链金融业务,银行更多的是固守核心企业强主体信用资源开展业务,虽然也探索创新了一些涉及中小企业的弱主体,基于强主体的交易信用弱确权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比如:一些银行机构积极开展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控制订单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以数据驱动方式并结合供应链商业运作和交易结算特点,为供应链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目前的业务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尤其是在行业规模大且高度不集中,中小建筑企业数量占比高的建筑行业,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受惠面有限。
面对建筑供应链金融弱确权的融资困局,行业领先者中建电商、中企云链、陕西建工、东方微银、深观科技等与银行机构合作,从工程项目招投标到履约管理全过程的合约商务、合约建造、合约结算三大应用场景,推出了中小建筑企业基于建筑核心企业数字供应链平台的数字交易所形成数据资产,用数字资产“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将数据资产转化为数字信用的价值,开发出弱确权的订单贷、中标贷、云租贷、供货贷、公装E贷、工薪宝等产品,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建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亟待推广与对接银行端资金支持,市场前景广阔。
文章来源:建筑供应链金融

全国服务热线
400-888-1312
服务热线:400-888-1312
联系电话:18029375856
邮件地址:bldwr@gdbolide.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金东南路16号